“解读文化基因,启迪现代人生”——人文管理学院、开放教育学院开展“终身学习读书社”学生社团活动
作者:程雪丹 肖娟 时间:2025-10-30 点击数:
本网讯(通讯员 程雪丹 肖娟/文 史佳敏/图)10月25日下午,人文管理学院、开放教育学院“终身学习读书社”组织开展了“解读文化基因,启迪现代人生”线下读书分享会。来自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20名开放教育学生和社团指导老师参加了活动。
读书分享会上,社团指导老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费孝通先生《乡土中国》中的“熟人社会”“差序格局”“地缘和血缘的纽带”等核心概念,生动阐述了其作为我们“文化基因”的深刻内涵。并表示,理解传统的“乡土”,是为了更从容地走向“现代”;而对于拥有丰富人生经历的开放教育学生而言,正视自己独特的“来处”,更是拥抱未来学习与挑战的坚实基础。

活动引发了在场学员的共鸣。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,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,踊跃分享了心得。在民营企业担任负责人的戴晓明同学表示:“‘熟人社会’的规则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依然有影子。比如我们谈合作,初次接触时公事公办,但如果发现是‘老乡’或是有共同的朋友,信任感会立刻增强,办事效率也提高了。这让我意识到,我过去积累的人脉和社交能力,并非不足为道的‘软技能’,恰恰是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、深植于我们文化中的一种‘社会资本’,它和专业知识同样重要。”从事幼儿教育的余敏同学则从另一个角度补充道:“听完大家的发言后我再思考‘差序格局’,发现它甚至影响着我们的育儿方式。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‘内外有别’,对家人亲昵,对陌生人保持距离。这种源于血缘纽带的亲疏观念,是安全感的基础。但如何引导孩子从这种‘等差之爱’逐步扩展到对社会的‘泛爱众’,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,正是我们现代教育需要探索的平衡点。”
现场讨论气氛热烈,大家从职场、家庭等不同角度,畅谈“文化基因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悄然发挥作用,又应如何与现代价值观进行调和与创新。

读书分享结束后,师生参观了武汉规划展览馆。从《乡土中国》的理论世界走出,步入这座浓缩了大武汉前世今生的宏伟展厅,大家获得了一次独特的“知行合一”的体验,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认清了自己的“来处”,更在一幅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画卷中,明晰了个人融入现代公共社会的“去向”。大家纷纷表示,这次参观是对读书会内容最有力的升华,激励着他们将文化自觉转化为参与社会、拥抱未来的具体行动。